進入炎炎夏日,家用中央空調的使用頻率也變得高了起來。同時新的問題又出來了很多朋友都反映說,雖說是涼快了但是電費感覺有點受不了,基本是同等往期電費的好幾倍。那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即使用空調又省電了?下面我來跟大家分享一則小常識。
不少人在用空調的時候,都有一個誤解,認為只要開到很低,涼快了就可以了,這樣的做法是極不正確的。室內的溫度應該設定到適當方可,通常人體能夠感受到的最合適溫度是在24℃左右,溫度過低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,會引起人身體的不適應,容易生病。當家用中央空調在制冷的時候,設定的溫度高2℃,可以節省20%的電。成都可威可舒適家提醒,溫度不宜過低或過高,室內外溫差差別不宜過大,舒適、健康更舒心。
觀念一:外出關掉空調較省電?錯!
當要短暫外出時,為了省電,大多數人都會切掉空調,等回家后再重新啟動。這其實是一大錯誤觀念。冷氣在開始運作時,需要500瓦~1000瓦的耗功率,而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,又需耗費100瓦左右。因此,若只是短暫外出10分鐘,最好繼續保持冷氣運作,會比較省電。若想要更省電的話,建議外出時可以把設定溫度上調1度。
觀念二:溫度調越低越涼?錯!
氣溫并非人體感知冷熱的唯一條件,濕度、氣流、輻射都會改變體感溫度,因此一味地降低室溫,并不能完全感到舒爽。人體在吹風時,體感溫度約會下降2度左右。因此,與其拘泥于冷氣溫度,不如把冷氣風量調強,讓肌膚感受到冷風,有效降低體感溫度。此外,由于冷空氣下降的原理,所以可以搭配電風扇一起,提升冷氣的循環。
觀念三:微風模式更省電?錯!
自動模式才是最佳首選。
吹冷氣時,調微風模式其實也是耗電的行為。這是因為空調在啟動后到室內涼爽時,此過程是最為耗電的,而待室溫與設定溫度相同后,耗電量則會慢慢降低。因此,若調成微風模式的話,在距離室內涼爽之前,需要耗費大量時間、電力。而自動模式則會依照房間狀況,選擇最為適當的風量及風向,等房間涼爽之后,會一邊控制耗電量,一邊保持設定溫度。
觀念四:冷氣模式才能保持室內干燥?錯!
除濕模式才是干燥大師!
當室內濕度越高時,體感溫度也會更高。雖然冷氣模式也具有除濕功能,但除濕效果還是比干燥模式來得差,且冷氣模式也會同時讓溫度下降,耗費多余的電力。反之,干燥模式則盡量維持溫度一致,同時發揮優良的除濕功能。
冷氣的最佳溫度
室內外的溫差最好在5~6度之間。例如,室外氣溫32度,則冷氣溫度要調整為26~28度。人體能夠適應與外界相差5~6度的溫差,若差距過大,則會造成身體很大負擔,因此要注意。